山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共有6個亞種。體長約32厘米,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淺灰。下體多偏粉色,腳紅色。起飛時帶有高頻“噗噗”聲。成對或單獨活動,多在開闊農耕區、村莊及房前屋后、寺院周圍,或小溝渠附近,取食于地面。食物多為帶顆谷類。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亞、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北方鳥南下越冬。
形態特征
山斑鳩雌雄相似。前額和頭頂前部藍灰色,頭頂后部至后頸轉為沾栗的棕灰色,頸基兩側各有一塊羽緣為藍灰色的黑羽,形成顯著黑灰色頸斑。上背褐色,各羽緣以紅褐色;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和尾同為褐色,具藍灰色羽端,愈向外側藍灰色羽端愈寬闊。最外側尾羽外翈灰白色。肩和內側飛羽黑褐色,具紅褐色羽緣;外側中覆羽和大覆羽深石板灰色,羽端較淡;飛羽黑褐色,羽緣較淡。下體為葡萄酒紅褐色,頦、喉棕色沾染粉紅色,胸沾灰,腹淡灰色,兩脅、腑羽及尾下覆羽藍灰色。虹膜金黃色或橙色,嘴鉛藍色,腳洋紅色,爪角褐色。
棲息環境
棲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和山地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果園和農田耕地以及宅旁竹林和樹上。 [2]
生活習性
習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成對棲息于樹上,或成對一起飛行和覓食。如傷其雌鳥,雄鳥驚飛后數度飛回原處上空盤旋鳴叫。在地面活動時十分活躍,常小步迅速前進,邊走邊覓食,頭前后擺動。飛翔時兩翅鼓動頻繁,直而迅速。有時亦滑翔,特別是從樹上往地面飛行時。鳴聲低沉,其聲似‘ku-ku-ku’反復重復多次。
食性:主要吃各種植物的果實、種子、草子、嫩葉、幼芽,也吃農作物,如稻谷、玉米、高粱、小米、黃豆、綠豆、油菜子、幼小螺螄等,有時也吃鱗翅目幼蟲、甲蟲等昆蟲。覓食多在林下地上、林緣和農田耕地。冬天,烏鶇吃食樟樹籽后吐出的樟樹籽硬核成為山斑鳩的重要食物來源。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規范管理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范圍的通知》,對山斑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戶停止養殖。
注:文字轉自《百度百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生態圖像庫 支持:關注森林網
京ICP備05067984號-28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