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秋時節的一個下午,我從四川成都到云南石屏來旅居的生態攝影師胡老口中獲悉,在異龍湖濕地公園九曲疊翠片區睡蓮叢,有一對紫水雞“夫婦”每天早晚都會準時帶著四只幼鳥在睡蓮叢和菖蒲叢中覓食,胡老試探性地問我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拍。獲此信息,我欣喜若狂,8年來,作為異龍湖的一名鳥類監測者,生態攝影師,在已流逝的監測歲月中,對異龍湖里的紫水雞,我監測拍到各種姿態畫面甚多,但唯有紫水雞帶幼雛覓食畫面,至今為零仍未拍到,說來深感遺憾與面愧,面對突入襲來重磅消息,你說我能不感冒動心?
別爭搶、輪番來
紫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成年鳥兩性相似,喙鮮紅而粗大,暗紅色的跗蹠和趾長而有力,能用腳趾抓住食物,用鋒利的喙撕碎食物下咽,在秧雞科中很特殊。紫水雞體羽大都為紫色或藍色,尾下覆羽白色,翅和胸藍綠色。紫水雞主要以植物為食,偶也吃魚類和螺螄,屬國家二級保護。紫水雞在異龍湖屬留鳥,常駐“居民”,在異龍湖屬“網紅鳥”和“明星鳥”,常見種。
按照胡老提供的信息來源,當天下午下班后,匆忙吃過晚飯,我并身挎相機,騎著摩托車,迫不及待沖向了拍攝地。胡老提供紫水雞帶幼鳥覓食的區域屬異龍湖南岸,準確說屬九曲疊翠片區,距離縣城約4公里。當日晚18:20騎車出門約15分鐘后,在胡老推薦微信位置引導下,我順利抵達拍攝地。在此片區,只見生境類型分布有睡蓮叢、菖蒲叢、人工島,良好的生態環境,特適宜紫水雞棲息覓食。站在環湖彩道上,胡老用手指著距離岸邊約10米外一處菖蒲叢樹根灑落有干草的草堆津津樂道向我介紹,這就是紫水雞的巢穴,日落之前一對紫水雞“夫婦”會悠哉悠哉帶領四只幼崽歸巢。消息屬實準確?我急忙用相機窺探睡蓮叢和菖蒲叢,紫水雞在哪兒?咋連個影子也看不到呢?用相機瞄著不遠處的干草叢,巢穴隨意粗糙且簡單,這能是紫水雞的巢穴?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嘀咕,這片區真有紫水雞?胡老站在我身旁,貌似猜到我的心思后,拍拍我的肩膀說,別著急,小伙子,現在太陽還高,紫水雞還躲在睡蓮叢和菖蒲叢中覓食,還未露面。從胡老的話語中,我算是徹底醒悟了,要拍到具佳的鳥類照片,除了運氣,更多的是得花時間花精力,等、守,不浮躁,平心靜氣,才是攝鳥人的最佳狀態和最好心態。在來回走動腳步和閑聊話語聲中太陽慢慢在西沉,約19:40,在距離巢穴5米外的睡蓮叢,一只紫水雞和四只幼崽在睡蓮叢中初探出頭來,生怕我錯過拍攝好時機,胡老連忙告訴我,快看,那就是紫水雞的雌鳥,它帶著幼崽歸巢了。我順著胡老的手指方向端起相機用鏡頭窺探,果真看見紫水雞身影。在睡蓮叢,媽媽小心翼翼走在前,四只幼崽悠哉游哉跟在后,它們走走停停,媽媽遇見美食,迅速啄起,第一時間輪番喂給自己的寶寶。第一次監測紫水雞帶幼崽實景,我欣喜加激動,把相機迅速調到連拍模式,手指啪啪啪不停按動快門。興許是距離太近,還是相機噠噠噠快門聲驚嚇到了紫水雞,處于本能的意識反應,只見它們迅速鉆進睡蓮叢隱蔽起來,遲遲不肯露面。過了5分鐘,紫水雞媽媽再次從睡蓮叢探出頭來,四只幼崽屁顛屁顛跟在媽媽身后,我再次開啟瘋狂掃射模式。媽媽歸巢后,第一件事是檢查巢穴的安全性與穩固性,只見它反反復復離開巢穴,一刻不停用喙銜來干草,重新整理鋪墊巢穴,幼崽們幫不上半點忙,只是站在不遠處張望。都說,家是溫馨的幸福港灣,但于紫水雞爸爸而言,他不歸巢,并非他不愛家,而是他責任重大,他在巢穴附近巡邏站崗,保持警戒,確保巢穴安全。待媽媽把巢穴料理完畢,變得舒適、溫暖、安全,寶寶們陸續慢慢靠近進入巢穴,依偎在媽媽的腹部或雙羽下,結束了一天的生活。夕陽西下,天色漸暗,萬籟俱寂,在暮色中,幼崽們在媽媽溫暖懷抱中酣暢入夢。
離巢覓食
在異龍湖,紫水雞屬留鳥,留鳥的顯著特征是什么?那就是要在當地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帶幼崽覓食,作為異龍湖鳥類監測者,我深知,紫水雞帶幼崽覓食的照片和視頻是證實紫水雞在異龍湖屬留鳥最有力的佐證,拍好影像資料,記錄好紫水雞在異龍湖生存現狀,不僅是野保人身上責任與擔當,更是對異龍湖生物多樣性發聲發力最好表現方式。基于此番想法,在巨大“壓力”感召下,第二天早晨6點起床簡單洗漱后,我又騎車走向異龍湖拍攝紫水雞。原想著時間較早太陽還未升起,紫水雞應該還會呆在巢穴,一家親呆在巢穴拍到的幾率較大,不曾想事實卻出乎我的意料,到達現場,只見巢穴空蕩蕩的,紫水雞早已帶著幼崽離開巢穴覓食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算是徹底明白此句話的含義了。胡老曾向我透露過,此窩紫水雞覓食的區域不會太廣,只會在巢穴附近的睡蓮叢和菖蒲叢活動,關鍵是得有耐心守候。在長長的彩色道,我來回走動用鏡頭窺探著睡蓮叢、菖蒲叢,10、20分鐘過去了,始終未見紫水雞露面,今早是與紫水雞無緣?真的要無功而返?帶著沮喪不甘的心情,繼續再搜尋,約8:40,紫水雞爸媽從菖蒲叢邊沿探出頭,左顧右探確保安全后,慢慢走進一處青草叢,不一會兒,身后的四只幼崽也怯生生走出來了。在青草叢,紫水雞夫婦一會兒用喙叼來睡蓮嫩莖、一會兒用爪子和喙扒開雜草叢,啄食美味。紫水雞幼崽全身黑漆漆毛絨絨,如不是與親鳥呆在一起覓食,估計很難有人能辨別出它們是紫水雞幼崽,它們與黑水雞、白胸苦惡鳥幼鳥相似度較高。在青草叢中,沐浴著和熙的陽光,紫水雞夫婦倆為撫養幼崽忙得不亦樂乎,吃飽喝足的幼崽在開闊地方寸間一會兒伸伸腿,一會兒展展翅,一會兒蹦蹦跳,時時不忘在父母和兄妹面前臭美炫耀一把。
媽媽精心整理巢穴
今年的這個秋天,緣于紫水雞,情系異龍湖,屬我較為忙碌的一個季節,每天早晚,我都會身挎相機,零距離走進異龍湖,把關注紫水雞,拍攝紫水雞作為我的首要任務。在九曲疊翠片區,經過數日來的監測拍攝,在不同區域幾處荷花塘、睡蓮叢、菖蒲叢,我共監測發現3窩紫水雞11只,其中幼鳥3只,亞成體5只。由于每窩出生時間段不一,較晚的幼鳥全身還黑漆漆毛絨絨難予辨別,較早的體型差不多和父母相差無幾,雙羽的毛色逐漸變成藍紫色,它們已經明顯具有成鳥紫水雞顯著特征,一眼并能識別。紫水雞幼雛雖屬早成鳥,但也需要“父母”共同喂養一個多月后才能獨立生活。在異龍湖這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園,紫水雞夫婦對自己的“孩子”盡職盡責。在荷花塘、睡蓮叢、菖蒲叢,每天早晚,紫水雞夫婦都要悠哉游哉帶領幼崽覓食,鮮嫩的蓮籽、睡蓮嫩莖、青草嫩根屬它們最愛。父母覓到食物后,它們會用前腳趾抓住食物,用喙撕成小塊細心地喂給幼崽,保證都能吃飽,一個也不能少,場面溫馨滿滿。遛娃、閑逛、覓食、訓練,是父母每天帶幼崽必須完成的必修課,剛出生不久,初來咋到地球家園,小家伙們對身旁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新奇。在“父母”悉心照料下幼崽身體發育良好,健康又活潑,每天尾隨在父母身旁,待吃飽后幼崽們顯得異常活躍,學著父母的樣子,亮翅蹬腿、上竄下跳、快速奔跑,相互追啄,在跟隨父母學習覓食技能的同時,小家伙們也處處呈現出別樣的靈動、野性、呆萌,甚是可愛。
每一口都是媽媽竭力付出
八年來的監測拍攝歷史,讓我對紫水雞食物有了一定了解,它們主要以素食為主,我之前拍攝過的紫水雞覓食畫面已確實只有它們覓食蓮籽、嫩根、嫩莖畫面,但在今年秋天某一個早晨,在一淺灘青草叢,我用相機意外監測到一只紫水雞媽媽在覓食時找到了一個較大福壽螺,只見它用腳趾奮力把福壽螺從草叢中抓出,用喙叼著疾步走向不遠處的幼崽。幼崽們見媽媽叼來美食,迅速跑向媽媽身邊,媽媽用堅硬鋒利的喙撬開螺蓋后,啄起螺肉輪番喂給自己的寶寶們。興許是初次吃葷,幼崽們顯得異常興奮,它們圍在媽媽身旁,還不等媽媽啄出螺肉,還沒輪到自己,它們早已迫不及待撲騰著稚嫩的雙羽,去盡力爭搶,生怕媽媽偏心把自己給遺忘,于小家伙們而言,機會難得,畢竟這頓饕餮盛宴不是每天都能品嘗到。沐浴著秋日的陽光雨露,依偎在媽媽身邊,幼崽們吃得津津有味,站在10米開外的岸邊,我平心靜氣用鏡頭窺探著每一幀畫面,感慨頗深,兒多母苦,撫養幼鳥之道雖說艱難,但紫水雞父母依然肩負起責任、擔當大愛精神,盡心盡力去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幼崽,確保它們健康、安全、快樂成長。
游蕩荷花塘
2025年的這個秋天,于我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季節,感恩生活讓我在秀美的異龍湖遇見紫水雞,源于用心用情和鍥而不舍的守護,我用鏡頭視界捕捉到了紫水雞帶領幼崽精彩瞬間,紫水雞開葷吃螺螄再次顛覆了我先前的認知,透過紫水雞媽媽給幼崽喂食一幀幀溫情畫面,讓我明白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的份量有多重,有多深,這個秋天,我的思想、靈魂、內心情感隨著紫水雞一起成長。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的生態攝影師,面對異彩紛呈的大自然,當我們用鏡頭視界窺探著形態各異的飛羽瞬間時,我們是以什么樣的心境去想去拍?是獵奇?是隨性?是從眾?我以為,是要永遠保持一顆對自然和鳥兒敬畏之心,發自內心真情實感,用心去觀察,用情去留真,拍出鳥兒細節表現,拍出故事、拍出情節、拍出情感、拍出溫度、拍出意境,用鏡頭語言把鳥兒背后的故事講得出彩。2025年這個秋天在異龍湖拍攝紫水雞帶幼鳥覓食畫面,受拍攝器材、拍攝環境、天氣變化等諸多條件限制雖不盡完美,但卻是我花時間花精力換來的成果,監測拍攝異龍湖野生鳥類,用影像留真,作為喝著異龍湖水長大的石屏人,作為異龍湖一名生態攝影師,這是對家鄉這方水土,對高原明珠——異龍湖應盡的一份責任與但當,更是作為一名攝影人交給家鄉人民審閱的一份“作業”。
這是美食,叼穩洛
爸爸不歸巢,巡邏站崗保安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生態圖像庫 支持:關注森林網
京ICP備05067984號-28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