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從事機關辦公室工作,所以接觸單反相機也有小二十年的歷史,但僅限于工作需要,大多拍攝一些會議、活動和新聞場景素材,真正坐下來研究攝影技巧,還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
攝影需要硬件支撐。先是做足功課,我在眾多相機品牌和型號中遨游,又去數碼城實地考察了數家賣場,聽了好多專家級朋友推薦點撥,最終鎖定在尼康、索尼、佳能“日貨三強”上。在此需要申明的是:本人并不是因為對日貨青睞,而是被小本子的技術折服,島國的電子工業在全世界確實領先,而且更新速度飛快,令人目不暇接,這是毋庸置疑的并不是恭維話。經過一一試拍,最終拿下一臺佳能R系列微單(其實5D4單反也很好,可惜已經停產),配24-105f4調焦和百威100mmf2.8定焦兩個鏡頭,該有的先進功能一應俱全,該說不說的這興起不久的“微單熱”,著實讓人們眼前一亮,機身小巧、功能強大,但為了“瘦身”犧牲了電池容量,續航能力屢遭用戶吐槽,不過機身和鏡頭以后都還需要升級的,目前練練手是足夠了。
然后在網上購買了一些諸如備用電池、閃光燈、補光燈、UV鏡、三腳架等輔件。為了器械能盡快發揮用處,首先在理論上惡補速成,隨即在網上購買了74節攝影網課,在家對照相機、鏡頭,一節一節的“啃”,然后又用了半年時間消化、實踐,就此上了攝影的“道”。
我很喜歡微距,微距攝影是攝影界的一個門類,或說是一朵另類的奇葩,我說她是攝影界的一朵艷麗耀眼的藝術浪花,確不為過。
隨著對微距攝影蓄謀已久的情懷,心中“暗戀”微距攝影已經多時,被微距之魅力所震撼所打動,所以當時購買相機是特地買了一個百威100mmf2.8定焦鏡頭,號稱是鏡頭界的“微距之王”。為了學好微距攝影技巧,又專門在網上購買了30節《微距攝影技巧》網課,在家細細品研,琢磨其光影變幻無窮之樂趣。
在后期實踐中,我根據課程指導,按圖索驥,拍攝了一些花卉、樹葉、昆蟲、露珠、水滴、雪花等微距照片,覺得很有意思,但與大師們的照片效果一對比,感覺黯淡無光。老師在課程中講到:微距攝影是攝影界的“另類”和“奇葩”,技術要領高,想學好學精,絕非一朝一夕可為之。
據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微距攝影大師,我國也涌現了諸如袁明輝、張登山等大師級人物,作品在世界級攝影刊物《光與影》《大眾攝影》《攝影家》上獲獎累見不鮮,作品細膩,細節入微,影響力可見一斑,在攝影領域獨樹一幟。
微距攝影貴在細微之處見真工,靠捕捉細節觸及靈魂,抓人眼球。因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點范圍很小,只有幾厘米或是更少。例如,拍攝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須確保蜜蜂精確聚焦清晰;假設從鏡頭到蜜蜂的距離變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甚至是幾毫米,都會失去清晰焦點。因此,在拍攝奇妙的微距照片過程中,聚焦是極折磨人的。
一般自動對焦在微距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當你用自動對焦對好以后,再構圖時你已經移動了相機,而對焦亦已經不同。當然最先進的多點對焦和伺服對焦功能可以對此問題迎刃而解,恰好我的佳能微單就有這些先進的功能。
如要拍攝昆蟲等會動的東西,其難度相應較高,使用三腳架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若要使用手持,則需注意當時所用的快門速度調到合適參數。所以,三腳架對于微距攝影來說絕對是必須的。在拍攝了一段時間的微距以后,我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三腳架就不按快門的。理論上講,三腳架越重越好。對于拍攝微距來說,我們必須在重量和便攜性上做一個妥協。所以你能抗得動的最重的三腳架是對于你來說最好的選擇。如果三腳架本身的重量還不夠穩固,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附加一些額外的重物,比如石塊、攝影包等等,重心低的三腳架可以有效減少晃動。
由于微距常常選用大光圈拍攝,藍色的花從背景中分離了出來。為了拍攝面和被攝體的景深淺,精確聚焦要嚴格。
再就是,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一只好的鏡頭,價值昂貴。作為工薪階層,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想破產,玩單反”的調侃并不是空穴來風。
攝影說到底只不過是物體的光影在CMOS上成像而已,靜態情況下,在光路上對成像起決定因素的就是鏡頭的素質。一只好的鏡頭可以在單位面積內表現更多的細節(俗稱像素),邊緣成像質量與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沒有明顯的色散。微距鏡頭是拍攝微距的最佳選擇,各個品牌的微距鏡頭都毫無例外地擁有非常高的成像質量。如果對像場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話,微距鏡頭更是唯一的選擇。
其實我們很多朋友手中的鏡頭已經足夠好了,動輒使用上萬或是幾萬的超長焦,殊不知在技術上提高的余地還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巧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更好的硬件不失為一個捷徑。
理論認為,微距攝影一般都需要比較慢的速度。以我們熟悉的陽光16法則為例,該法則適用于晴朗天氣下無窮遠合焦的情況。對于微距攝影來說,當鏡頭合焦在比較近的距離時,光線在鏡頭延伸筒內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這個法則要修正為“陽光11法則”。也就是說:在晴朗的陽光下,在拍攝充分照明的近物時,對應于f11的光圈,速度應為1/ISO。上述情況下,應該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獲得均勻、細致的照片,拍攝微距應該盡量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拍攝的時間大多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氣是最佳選擇。
實踐認為,比較講究的攝影師,如果必須在高角度的太陽光下進行拍攝,則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傘等設備進行遮擋。何況很多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還會使用一些額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鏡或者琥珀鏡、偏振鏡等等。
在非常近的距離上拍攝時,即使被攝體極其地移動,也會造成十分模糊的影象,為了避免此處畫面布局圖上的花朵的搖動,在的一邊撐起了一塊白色卡紙做的反光板,權當防風籬,同時用一條金屬比使花莖變得穩固些。
為了拍攝小物體的特寫,比如蝴蝶、昆蟲、硬幣或珠寶等等,常常需要把照相機鏡頭安放在距被攝體特別近的位置。這有可能產生是因為照相機和鏡頭靠得如此之近,以致于被攝體很難得到它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線。一只100毫米的微距鏡頭可使照明變得簡便些,因為它能使你在被攝體較遠處的地方拍攝。
如果想在微距攝影中獲得優良的成像質量,微距鏡頭是唯一的選擇。微距鏡頭是專門為微距攝影而生的,在設計微距鏡頭的光學鏡組時,是和常規鏡頭有所不同的。
微距攝影之樂趣與魅力,在于用鏡頭捕捉人類肉眼難于發現的奧秘,用光影、距離、色彩、速度等參數變化將被攝體的美感呈現在人們眼前,從而捕獲人的審美。
經過一段時間的微距拍攝實踐練習,在拍攝中發現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人們平常生活中鮮為人知的趣事;就在眾多微小的昆蟲里,它們外形姿態各異,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植物的葉片上我看到有的昆蟲長著和大象一樣長長的鼻子,它們也用鼻子探路,覓食,喝水。同時還用鼻子相互表示“問候”。長著長鼻子的昆蟲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其中有長翅膀能夠飛翔的昆蟲,也有長著細長的腳靈活爬行的昆蟲。
河邊的小草小花上常有豆娘、蝴蝶、蜻蜓停歇在上面,它那大大的象啞鈴一樣的眼睛、五彩斑斕的翅膀、長長的觸須,在陽光下五顏六色十分好看,一只小小的瓢蟲爬到我的手指上輕輕地沿著皮膚縐紋走走停停,好像是表示它對我的友好。在微距拍攝中,就連人見人厭的紅頭蒼蠅那雙大眼睛也格外引人注目。
偶爾不經意間一個小小的水滴、露珠和一只小瓢蟲在太陽光的映襯、折射和衍射下,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煞是奪人眼目,俘虜你的感官世界。
其實,攝影是一種樂趣,微距攝影更是一種探究微小世界的一種奇妙,而使用更多的不同器材、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想法去展示他們、還原他們,不更是一種樂趣嗎?愿攝友們能夠在攝影協會的組織和感召下交流心得、共同學習、互補互進,共同用鏡頭記錄盛世美景。
用微距開啟心靈之旅,用微距洞悉世界,用微距觀察生活,用鏡頭捕捉靈動瞬間,平平常常的生活會更加充滿色彩、充滿美好!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生態圖像庫 支持:關注森林網
京ICP備05067984號-28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