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6日,我們在寧夏固原市張易鎮大店村開展鄉村自然資源調查,在等待大店村書記空閑時我們去了村東邊1公里的天下第一湫-朝那湫:西海子濕地,沿湖邊600余米,遇見了我首次目睹的新物種-地榆。

生態攝影:單于(作者本人)
地榆,中藥名。一味止血藥。為薔薇科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Li的干燥根。后者習稱“綿地榆”。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

生態攝影:單于(作者本人)
百度上查詢了產地,敘述為華東、中南、西南及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甘肅等地。產地沒有寧夏記錄,可能寧夏在本地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及相關論文研究等方面空白太多了,今天的物種隨手拍,算是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感謝關注森林網的數字標本活動,動手展示家鄉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維護家鄉生態文明,共創人與自然和諧新氛圍。
中醫中藥,2000多年的傳承,它在人與自然的相處,探索了天地人、自然與人類的相處之道,也給中國人留下了眾多瑰寶。如果傳承中醫中藥,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在保護當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同時,借助老祖宗留下的中醫中藥,發展醫養、康養和中藥材種植、加工,讓更多當地百姓從鄉村守護中受益,讓當地山川在保護中更加秀麗?把調查寫在大地上,我們開展的寧夏野生動植物調查,著眼于走進鄉村、走近自然,觀察自然、了解鄉村,在生態保護、鄉村振興與農民富裕中尋找契合點,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人民更幸福。如今天發現的寧夏固原市張易鎮大店村的地榆,可能對某些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的專家來說司空見貫,但對我們來說,每一個物種,尤其是經過我們祖輩上千年琢磨過的,如中藥村植物,在新時代更加需要我們在傳承同時,給予它們新的用途、新的生命。地榆-藥食兩用,常用藥膳,如地榆粥,地榆肉骨湯等,地榆復方制劑,如清痔軟膏、地榆止血貼,關注森林活動、在林業資源高質量發展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地榆,在新時代里帶給我們更健康、更美好的新生活。